在疫情防控期间,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健康码”既便利了人口流动,也为追踪密切接触者提供了精准依据。数据显示,中国累计近9亿人申领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的“防疫健康码”,使用总次数超过400亿人次。
在防疫要求下,“健康码”不可或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健康码”,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遭遇没有“健康码”的各种尴尬。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但是,目前有4.16亿人非网民,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不容忽视。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占46%,老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24.6%,远低于其他年龄组。
由于无法上网,高达1.9亿人的老年群体遭遇诸多生活不便。CNNIC调查显示,在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中,排在首位的是“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些公共场所”,占比27.2%。据报道,因为无法使用智能手机和展示“健康码”,一些老年人在乘车出行或购物时被拒之门外。无“码”寸步难行,不仅令本就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孤立无援,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饱受心理煎熬。因此,破解老年人的无“码”出行难题,就成为衡量技术向善和社会温度的重要标尺。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等证件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尽..可能便利老年人通行。今年1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老年人无“健康码”也能通行,切实做好老年人便捷出行服务保障。
为了破解老年人无“健康码”就不能通行的难题,各地政府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发力。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培训教会老年人使用“健康码”,并开发适老版本的手机应用程序。但是,CNNIC调查显示,在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排在首位的依然是不懂电脑或网络,占比51.5%。因此,加速老年人“触网”并使用“健康码”,在短期内难以全面实现。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新增“家庭健康码”,家属代为申领,老年人持打印的“离线健康码”核验通行。但是,这种方式额外增加了用户成本,“健康码”的时效性不长,且不利于无纸化通行。还有一些地区的车站专门设置无“健康码”通道,提供人工核验服务,但是排队时间长、效率低和人群聚集风险等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是.近广东省的一项创新。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首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防疫核验系统”,老年人刷身份证就可以进行出入登记和核验“粤康码”,这为破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提供了“广东样本”。这一新功能将身份证同“健康码”关联,用户无需手机扫码就可“秒级”响应,实现人、证、码“三合一”查验,使老年人的身份核验更贴心、便捷和安全。据报道,该系统已在车站、医院、商场等老年人高频使用的事项和场景中推广,并有望在全国推行。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而数字化转型则有助于我们转危为“机”。但是,数字化转型不是人围着技术转,而是技术围着人来转。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并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政府建设理念相背离。特别是不能让老年人围着技术转,老年人也不应被加速推进的数字化转型“甩出去”,而应成为重点服务的优先对象。我们期待更多地区可以开发和采用更加人性化的防疫技术和用户界面,既确保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又使疫情防控措施不打折扣。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